当地时间5月18日下午3点,俄罗斯航天局宣布“火星—500”国际大型联合实验乘组成员名单。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员教员王跃作为飞行乘组成员,将与俄罗斯和欧洲国家5名志愿者一同踏上漫漫“火星之旅”,全程参与520天密闭实验。
千里挑一王跃被选中
27岁的王跃可算得上是正宗的“80后”独生子女,他是江苏南京人,1982年7月出生,多宝·体育预防医学专业毕业,2008年获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空航天与航海医学硕士学位,现在该中心任航天员助理教员。此次选拔火星任务志愿者要求非常之严格,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的6000多名志愿者都递交了申请表。
这个孩子特别稳重
记者昨日联系上王跃在南医大读书时的老师——康达学院副院长董选时。王跃2005年从南医大毕业,至今已近5年,当记者说出他的名字,董老师立刻说:“啊,就是那个孩子,我们一直在关注他。高高瘦瘦的,人很稳重。是我们卫生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学这个专业一半学医学知识,一半学计算机。他学习成绩很好,各方面综合素质都很高,而且在校期间就已经入党了。”
自己一手教出来的学生能代表中国出征“火星”,董老师表示不意外,“他本来就很优秀,我很骄傲。”
家就住华侨路附近
“他就是南京本地的孩子,有时双休日骑个车回家,家就住在华侨路一带。好像是南京人民中学的毕业生。”在南医大辅导员龙星的记忆中,王跃一直是个很阳光的孩子,“在学校里碰到我,老远打招呼。”龙星说,王跃在大二时就确立了考研的目标,而且对计算机特别感兴趣,平时一有时间就看书,很刻苦,这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而且很正直。”龙星说,当时班上几个喜欢打游戏的同学还有些不太理解他,为了这件事情,王跃还专门找他沟通过,怎么既把学习搞好,又能和同学搞好关系,不至于不合群。
半个月前获知他基本入选
龙星最后一次见到王跃是2006年暑假。“我在东大附近散步,意外碰到王跃。匆匆聊了几句。他只能在南京停留几天,因为他所学专业涉及国家机密,没有多谈。他告诉我在北京很好,很适应,大学里学的医学和计算机知识恰好都能用上。”龙星说,当时王跃给他留了个号码,曾拨打过几次,都处于关机状态。“我能理解,他的工作地点本身很秘密。”
虽然直接联络不上王跃,但龙星时常从王跃一名同班死党口中听到他的消息。“他们联络的也不多,最近一次是半个月前,随后这名同学就给我打了电话,说王跃人在俄罗斯,入选‘火星计划’的事基本定了。我当时听到了,差点从椅子上跳起来,这小子太棒了。我太高兴了。”龙星说。本报记者 蔡蕴琦
链接
“火星-500”任务简介
“火星-500”由俄罗斯航天局和欧洲航天局共同发起。在长达520天的试验中,6名志愿者要住在模拟航空器内,接受严格的生活管理。实验部分内容将被放到视频分享网站上。
除了不能模拟失重状态,这项实验几乎完全复制了真实的火星太空之旅。第一阶段250天代表地球飞往火星的行程,第二阶段30天模拟在火星表面工作,第三个阶段240天用于返程。
“火星—500”实验任务就有100多项,这些任务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学科背景。另一方面,志愿者也是被观察的对象。每天一起床,就要自测体温、体重等。我国结合未来载人航天工程发展方向,针对长期密闭环境下人体中医辩证研究、火星任务地面模拟环境对近日生物节律与氧化应激的影响研究、长期密闭环境对乘组成员非言语交流的影响研究等三大项目开展实验研究。
“飞向火星”520天志愿者如何生活?
食物模拟舱内可种菜
记者:实验开始后,你们将不会有任何食物补给。食谱会否太乏味?
王跃:食品储备上不完全是航天食品,也有一些民用产品,主要是罐头食品和复水食品。中国提供了7种食品作为配餐,当做一种调剂或是换换口味。根据自己的嗜好,我可能带一些小调味品。
记者:食谱中有新鲜蔬菜吗?
王跃:有一个舱可以种西红柿之类的新鲜蔬菜。种出来的蔬菜可以吃,既是食物调剂,也是生活调剂。
联络通信会延迟40分钟
记者:实验过程中,如何跟家人朋友联络?能上互联网吗?
王跃:不能上网。因为通信会延迟40分钟,试验舱和外界通信一次比较费劲,手机肯定是不能用的。舱内通过局域网对外联系,网络限制要求比较高,但必要的通信会安排。
住所私人空间3.4平方米
记者:请介绍一下“实验舱”的装备情况?
王跃:舱内天花板、四壁都是木质的,因此对防火有系统要求和培训。属于自己的空间非常狭窄,是个只有3.4平方米的小房间,一张床,床下有储物柜以及一张桌子。对带入的个人物品有限制,首先不可带手机等通讯器材,以及有上网功能的笔记本电脑,不可带有危险性的刀具等,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据法制晚报) (本文来源:扬子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