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领导中期实习教学检查现场
获奖团队载誉归来
急救操作训练
[亮点回放]
教育部主办的首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4月24日至25日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隆重举行。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19所全国“重量级”医学院校参赛,共开展了35种临床技能项目比赛。在激烈的角逐中,多宝·体育第一临床医学院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范璐、许佳丽、孙玮、王协锋4名同学组成的代表队,以优异的成绩脱颖而出,以较大优势夺得大赛团体冠军,为江苏增光添彩。
医学生临床技能大赛“全国第一”的背后,凝聚着多宝·体育医学实践教学探索创新的不懈追求。
有着76年办学史的南医大,是国内最早开展研究生教学的高等学府之一,在我国第一个实验新医政教育制度,成立了中国第一所预防医学研究所,曾被列为全国首批六年制医药院校,是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近年来,秉承“医学与人文融通、教学与科研并重、基础与应用结合”的办学理念,坚持“实践性、开放性、自主性和创新性”的实践教学原则,南医大在本科教学中开展了“基础课教学实验室管理体制创新”、“微机化实验教学系统研制”、“数字化虚拟实验室建设”、“综合性实验课程整合”、“模拟诊疗、临床一体化教学及仿真临床技能考核”等多项改革创新探索,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临床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南医大作为我省培养医学人才的龙头高校,必须努力培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兼备的优秀医学人才,为保障全省人民健康提供人才支撑。”南医大校长、博士生导师陈琪教授表示。
创建模块化课程体系,打造实践教学“精品课程群”
“模块化”实验课程体系,是全体学生夯实基础的“基石”。
在学科调整优化的基础上,南医大着力实施教学实验室、实践教学精品课程和教材一体化建设,建立了实验课程教学、技能操作训练和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四模块”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即基础性实验模块、综合性实验模块、拓展性实验模块和临床实践教学模块。
基础性实验模块,以基础性、入门性、规范性教学内容和规范化操作训练为主;综合性实验模块,以器官、系统或疾病为中心,设置从大体解剖、局部解剖到微观结构,从生理到病理、再到药理作用机制的综合性实验课程;拓展性实验模块,必修课内在老师指导下开展自设计实验,必修课外开展科研兴趣小组活动、大学生暑期科研训练及科研创新计划项目等;临床实践教学模块,实行模拟、实训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临床实习课程化管理,规范量化临床实习要求。
“四模块”实践课程体系,让学生们获得了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
在此基础上,学校陆续出版了与课程体系相配套的国家级规划教材或省级精品教材,基本建成了“人体结构学”、“医学形态实验学”、“医学机能实验学”等实验教学国家级精品课程群。此外,还开设《医患沟通学》课程,提高医学生职业素质和沟通技能。
优化实践教学方法,搭建开放式“自主教学平台”
“临床实践,是提高医学生动手能力的关键环节。为此,多宝·体育努力优化实践教学方法,将各项实习内容量化、细化,以学分制形式进行记分、考核,确保学生实习质量不打折。”南医大副校长、第一附属医院院长王虹教授介绍。
教学“仿真化”。为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增强学习效果,学校先后开展了有利于学生贴近临床的“情景模拟”诊疗教学、有利于学生提高创新能力的开放性研究性教学、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化教学。
实习“规范化”。在附属医院实施临床理论与见习“一体化”教学及“见习医生日志”教学法,将规范培训的标准化病人应用于诊断学和基础外科学教学中;依托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平台,为学生开设“基础医学开放性实验”选修课,建立具有研究性学习特点的实验教学新方法;自主研制了微机化实验教学系统、人体解剖学在线学习平台、机能虚拟实验系统、数码仿真形态实验系统、分子生物学虚拟实验系统和数字化临床同步教学影像实验室及网络化实践教学管理系统等,为学生提供现代化网络自主学习平台。
改革临床实习考核方法,实行临床实习毕业考试理论加技能操作的“1+1”模式。借鉴国外临床技能考核(OSCE)方法,应用“仿真型临床实践技能考核”系统,包括模拟诊疗站、内外妇儿科技能站、实验室检查站、医患沟通站等,对学生进行严格的多站式临床实习考核,毕业考试技能操作不及格者不能正常毕业。
创新管理机制,完善实践教学“质量保障系统”
加大实验室建设投入,改革实验室管理模式,以国家―省―校三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载体,实行独立人事编制、独立划拨经费,中心主任负责制下的人、财、物统一管理,实现实验室开放和网络化管理,形成资源共享、集约高效的实验室管理运行模式。
创新临床教学基地建设方法,遵循“严格规范,同步管理,全面提高,校院双赢”的原则,将大学文化、教育思想及教学管理机制引入附属医院,优化医院的教育教学职能,强化临床师资培养;加快临床教学基地与实训中心建设,建立临床教学基地评优制度,促进医院水平提升和医学生培养质量提高。
在各临床教学基地全面推行《实习课程教学计划》,将大学严格规范的课程管理方法运用于临床实习管理。确立临床各科实习的课程地位,制定实习大纲、规定训练时间、项目要求,实行理论与技能出科考试。
通过全校各学院及附属医院全员参与的教学理论、实验、见习和实习教学质量网络测评,校院及附属医院两级专家的教学督导,附院教学评估站与学校教育评估中心的交流互动。每年全体校领导分别率专家组到各教学医院进行实习中期教学检查,已坚持十几年,形成了教学过程、教学成效、教学管理的全方位质量保障系统。
探索创新收获:学生“临床实践能力”显著提升
南医大医学实践教学的改革创新探索,带来了一系列可喜成果:
建成2个国家级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建成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分别为临床医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医学检验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医学影像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康复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建成3门国家级精品实践性课程,即医学机能实验学、人体结构学、医学形态实验学;建成两门省级精品实践性课程。
促进建成一个国家级特色专业――临床医学;两个省级特色专业――医学影像学、医学检验学。
主编、副主编实践教材及视听教材14部,其中《机能实验学》、《医患沟通学》、《康复医学》、《内科学(双语教材)》、《临床检验病原生物学》被评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人体结构学》等3部被评为江苏省精品教材;《人体解剖学网络自主学习考试系统》获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课件评比一等奖等。
“新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应用,使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显著提高。这几年,南医大临床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超过全国平均通过率十几个百分点,今年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多宝·体育考生实践技能考试通过率超过95%。”南医大副校长王心如教授欣然报喜。
近3年来,南医大学生通过自设计实验及暑期科研训练,发表论文73篇,其中3篇被SCI收录、1篇获得第十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类科技竞赛,共获奖24项。近两年,南医大还获得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立项26项。
学校先后组织召开了首届全国高校医(药)学人才培养模式设计与实验实践教学改革交流研讨会、江苏省首届医药院校实验教学改革与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研讨会、江苏高校医药教育研究会南医大技能考核观摩研讨会,全国医药院校的专家们对南医大实践教学改革给予很高的评价。
近3年,南医大先后接待上级领导、同行专家和海内外友人参观考察1000余人次,40家兄弟院校前来学习实践教学与管理经验;先后应邀在教育部全国医学实践教学骨干研修班、中华医学教育学会理事会等学术会议和多所兄弟院校作主题报告,产生了广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