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韩启德院士在宁呼吁回归“人的医学”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0-11-12浏览次数:345

“有时去治疗 常常去帮助 总是去安慰”
韩启德院士在宁呼吁回归“人的医学”
 
 

  11月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韩启德教授,在多宝·体育作报告时呼吁:医疗高新技术迅猛发展,而医生应当回归“人的医学”。

  韩启德在“关于医学技术发展的价值思考”专题报告中指出,20世纪以来,医学技术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抗生素应用、外科学发展、器官移植、辅助生育技术、基因治疗等一系列现代诊疗技术的推广应用,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恩泽。但是,迅猛发展的医学技术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技术至上”盛行,导致医学离人渐行渐远。

  “医学要回归人文。”韩启德说,20世纪前,医疗技术不发达,缺医少药,医生都是上门服务,医患间彼此和睦、亲密、信任。随着现代医院的兴起,患者去医院就医取代了医生上门服务。“而随着医学分科越来越细,医生重视局部忽视整体,见病不见人,过分依赖仪器设备、药品和手术的问题日益突出。”

  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已故著名医学家裘法祖教授,曾遇到一位腹部不适的病人前来就诊。裘老耐心倾听患者诉说,轻柔地为其做了腹部触诊。病人感动得当场落泪。为什么呢?因为病人之前在六七家医院看过病,却没有一位医生摸过他的腹部,每次都是一样——问诊完,就开药或是做检查。

  韩启德认为,在医疗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迫切需要回归“人的医学”,照顾人的心理。他恳切地说:“我非常认同一位美国医生的名言:有时去治疗,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医疗高新技术,也带来了医疗“高消费”。怎么看?“医疗高消费问题,应该引起医务界重视。”韩启德举例说,20年前,胃癌诊断只需440元,而现在基础诊断需要2830元,如果运用最高端的诊断技术,所需花费则上升到8000至1万元;胃癌化疗从20年前每人次平均100元,提高到现在的15050元。“虽然诊断精度提高了,化疗的副作用减轻了,但调查显示,胃癌5年生存率并没有显著提高。”

  韩启德院士认为,“医疗卫生服务在维护健康中的作用只占到8%。”在保障全民健康中,要纠正过于偏重医疗技术发展的倾向,加强医疗技术以外的健康相关因素研究。

  影响健康的因素除了医疗卫生服务外,还有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基因等。韩启德指出,一系列健康问题,单靠卫生部门提供医疗服务是不够的,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医者要尽其所能救治患者,患者也不能迷信医疗高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