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报】纳米产物杀精又伤卵 接触多了可能会威胁生育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1-04-28浏览次数:252

        纳米如今几乎是“高科技”的代言人,似乎只要沾上“纳米”二字,不管是食品、化妆品还是药品,身价瞬间倍增。
然而,医学专家却在此时提出了警告。
江苏省人民医院著名生殖医学专家刘嘉茵等人在研究中发现,如果过量摄入纳米相关物质,对于实验小鼠的生殖能力会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而且不论性别。
        换言之,纳米技术与人体的亲密接触,或许会给你的生育能力带来威胁。
        刘嘉茵 医学博士,多宝·体育妇产科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妇幼保健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河西分院副院长,妇产科教研室主任,临床生殖医学中心主任,省生殖医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持国家级和部省级多项科研课题,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现任中华医学会计划生育学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常委,江苏省医学会妇产科学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生殖学会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遗传学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市医学会计划生育学会副主任委员。
纳米如今很多,可什么是纳米?
        其实说穿了,纳米不过是一种度量单位。这个长度单位极其微小,直径只有1毫米的百万分之一,比细菌、病毒要小得多。
        “纳米在现代科技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这毋庸置疑。不过现在有种现象,就是许多产品、特别是直接用于人体的产品,也开始使用或者标榜使用了纳米技术。这其中包括食物、化妆品乃至药物等等。”江苏省人民医院生殖医学科崔毓桂研究员介绍道,“因为纳米非常小,所以理论上更容易被吸收,对于提高利用率、提高产品效果会有很大的益处。这也是纳米走红的原因之一。”
        然而,事情总是包含正反两面。当纳米这一新技术应用于人体,是否真的有百利而无一害?恐怕许多人心中并没有谱。
        纳米产物杀精又伤卵
        刘嘉茵教授等人和美国密苏里大学的一家纳米材料与生物研究室建立了合作关系,对纳米材料用于人体的安全性进行了测试。确切说,他们主要关注的是对于人类生育能力方面的影响进行实验。而结果有些令人吃惊——过量的纳米技术产品或许可能影响到生物的生育能力。
        “我们一共选择了三种纳米材料进行实验。其中一种是纳米氧化锌,这是一类常见产物,具有一定的活性毒性;一类是纳米氧化钛,这是一种惰性产物;还有一种是纳米钙,这属于人用医疗药品,被用于补钙。”崔毓桂博士告诉记者,他们利用这三类材料,分别对小鼠以及生殖相关的细胞进行了在体和细胞学两方面的实验,结果都显示,过量的纳米物质可能会影响生物的生育能力和体内的激素水平。
        “在动物试验中,我们用纳米氧化锌来进行实验,结果显示,给小鼠活体注射了这一物质后,虽然小鼠的其他脏器没有出现显著异常,但是生精细胞死亡增多,同时活精子数下降,而畸形精子增多,雄性小鼠体内一项重要的激素——睾酮的水平也在下降;对于纳米氧化钛,我们也进行了小鼠实验,结果显示小鼠的生殖系统同样受到了不良影响。”
        在纳米钙的试验中,研究人员直接进行了细胞学实验,当相关细胞被置于高浓度纳米钙的环境中时,细胞的周期更新发生了很大改变;48小时后,细胞的激素生成酶活性被抑制。换而言之,虽然这种细胞从外在形态来看,没有什么显著异常,但在功能上却出了大问题,并不能发挥原有的作用。而这一试验中的细胞是女性的颗粒细胞,当它出现异常时,可能诱使女性发生激素水平紊乱,甚至诱发卵泡发育障碍,结局同样可能诱发生育上的问题。
        促进吸收带来意想不到的伤害
       “从上述实验结果,我们认为,不恰当地使用纳米材料成分有可能对生殖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崔毓桂告诉记者。
        崔毓桂介绍,由于纳米技术的诞生和使用年限还不是很长,有一些后果还无法完全得到体现。纳米技术改变了我们对于整个微观世界的认识,纳米形态的物质更容易被身体吸收、接纳,这从原理上来说,对于提高人体的吸收利用率应该是有好处的。“但是任何物质,哪怕是我们人类生存所必需的营养物质,都存在两面性,在带来益处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一定的风险。”纳米技术在提高吸收率的同时,也可能无形中增加风险。
        “在这三类纳米成分中,纳米氧化锌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毒性,而纳米氧化钛是一种惰性物质,人体吸收本身不会有什么益处。但是纳米钙,这本身是作为可以提高钙质吸收利用率而存在的,应该是有益的,我们却发现,它也可能带来一些意料之外的不良后果。”崔毓桂告诉记者,在实验中他们发现,在经过纳米技术处理的钙分子中,有部分分子聚合成棒状,并不能发挥作用。经过纳米技术处理后,这些聚合分子可以被吸收进入细胞,然后堆积在细胞的线粒体、溶酶体和细胞核膜下,结果就带来了问题。“这几个部位,相当于细胞的动力来源、废物清除机构。当这些无用的聚合钙分子堆积在其中,细胞的动力、自身清除废物的能力都可能因此下降。”讽刺的是,在正常情况下,这种聚合在一起的钙分子不会被吸收,会被直接代谢掉,正是纳米技术提供了它们“入侵细胞”带来危害的机会。
      “此外,即使排除纳米钙这样的个例,纳米制剂本身还可能增加一些意想不到的风险。”崔毓桂告诉记者,任何一个稍微了解营养学知识的人都应该知道,任何一种营养元素一旦摄入过量,都可能带来风险和害处。但我们现有的推荐服用剂量,都是在原有吸收率的情况下制定的。纳米技术可以提高我们的吸收率,但是我们的服用剂量是否需要因此作出调整?依旧按照现有剂量服用,又会不会在无意中摄入过量,增加不必要的风险呢?
        “必须强调的是,在试验中我们所采用的剂量比一个人日常生活中可接触到的大很多,对于一般市民来说,没有必要过于恐慌或者排斥,毕竟纳米科技目前绝对是利大于弊。但这个研究提示我们,当把纳米科技应用于人体之前,有必要进行更慎重的研究和实验,毕竟,这一技术可能在无意中给人类的生育能力带来一些风险,也不排除可能对人体其他脏器系统带来影响。”宫丹丹 朱菁菁
崔毓桂 男,47岁,博士,江苏省人民医院生殖医学科研究员
生殖内分泌学专业,省男科学会和生殖医学学会委员、市男科和计划生育学会委员,担任生殖医学杂志、中华男科学杂志、国际生殖健康与计划生育杂志的编委。从事男性及女性生殖医学的基础与临床的研究,也研究环境对生殖功能的影响。

来源:金陵晚报  编辑:张文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