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手术写真”,折服国际同行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1-04-28浏览次数:342

      殷长军进入记者视线有点偶然。

      在4月初“爱爱医”医学专业网站论坛上,记者看到一则“急寻帖”《寻找资料,谁有江苏省人民医院殷长军主任的手术录像?》“请问,谁有殷长军主任的手术录像?本人是他的fans,想学习他的手术规范操作!拜托大家!”跟帖无数,都是他的粉丝。

      殷长军这么“牛”吗?

      4月14日下午,在南医大第一附属医院省人民医院,记者与走下手术台的泌尿外科副主任殷长军面对面。

     狭窄空间,大显乾坤

     若非亲见,你无法想象那份精微,以及精微成就的震撼!

      殷长军在电脑上打开那段神秘的微创高难度手术视频。视频展示的,是一位50多岁膀胱癌患者的手术录像:腹腔镜下,只见一双“器械手”熟练地进行完全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全膀胱切除术、完全腹腔镜下回肠新膀胱术。最令人叫绝的是,膀胱切除后,为了确保病人排尿方便,“器械手”切下病人的一段肠子做了个新膀胱,并与尿道连接起来,跟着又将切开的肠子缝接好,以防大便流入腹腔。

      手术近乎完美。“器械手”的操作者,就是殷长军。

      狭窄空间,大显乾坤这是记者的最深印象。

      微创手术不打开腹腔,而是通过插入腹腔的小镜子,边看图像边将特制的器械从5-10毫米大小的管道里伸进身体,剥离、切除病变组织,结扎、缝合创口,图像、手感和器械的配合要特别协调。

      “这样复杂的微创手术,我从来没做过。国际上也很少听说。手术成功后,我兴奋得难以入眠。”采访中一直低调的殷长军,说起这例几天前刚完成的手术,却难掩兴奋:“那种感觉,就好比,你一直憧憬科学皇冠上那颗最耀眼的钻石,而有一天你发现,离它近了、近了!”

      十年专注:把病人痛苦压缩到最小

      “一双灵光的手,对外科医生来说太重要了。”殷长军一直小心呵护着自己的手。

       而他摊开右手,记者却意外发现,大拇指关节处有个厚厚的老茧。“同事都叫它‘大钻石’,哈哈!”殷长军爽朗地笑了,“这个钻石,是被手术器械磨出来的。”

      “这双手,在家从不做家务。”殷长军实话实说,“一是我懒,二是每天连轴开刀真累啊回到家,屁股落到沙发上,一不小心就睡着了。还有,干粗活,会让拿手术刀、微创器械的手变得不那么精准灵敏。”

      从2001年到2011年,殷长军和他的团队一直专注于将泌尿外科各种需要“开大刀”的手术,转换成切口小、痛苦少、恢复快的微创手术。病人所受的痛苦因之压缩到最小。

      10年长跑,殷长军领衔的团队交出了一份出色的成绩单:

      泌尿外科能用“微创”来解决90%以上的手术,是国内前列腺癌根治手术数量最多的单位之一;建立了腹腔镜治疗肾肿瘤规范的路线,摸索出独到的经腹腔手术路径、膀胱颈分离、保留性神经、后尿道吻合等技术;多项腹腔镜手术技术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

       手术录像,改变国际同行固有印象

      殷长军在微创领域探索创新的成果,不仅实实在在地造福了广大患者,也给中国医生争得了荣光

      2009年在菲律宾东亚泌尿外科会议上,殷长军演示了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手术,“仅用1个小时就高质量地完成手术”,与会的日本、美国、韩国、奥地利专家,纷纷报以赞许的目光。“手术的精细和速度,让人感到不可思议。”菲律宾泌尿外科专家赞叹道。

      2010年在第二届香港微创泌尿外科大会上,殷长军做了“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专题讲座,在那打素医院现场演示了腹腔镜分支肾动脉阻断肾部分切除术。手术直播,赢得了上百位港澳同仁及美国、菲律宾专家的一致好评,他们给予手术“世界级”之类的评语。

      目睹了上述一幕幕的上海长海医院院长孙颖浩等人,事后感言:“从前,在世界泌尿外科大会上,一般都是外国人演示手术,结束后,中国医生挤上去问这问那。殷长军改变了这种状况他的手术视频在国际会议上播放后,外国专家露出不可置信的惊讶表情,而且认真询问手术细节,这让我们中国医生备感自豪。”

      病人笑容,慰藉“最寂寞”的职业

      殷长军的白色大褂里面,衬衫领口处,端端正正地露出漂亮的领带。

      “您每天都打领带?”“是的,除了做手术,我都打领带。我家里有20多条领带,有的是打好‘圈’的,要是早晨走得急,就直接把领带圈套进脖子。”

      “为什么爱打着领带去查房?”“尊重。尊重我的职业,尊重我的病人。”殷长军认真地回答,“我的老师,许多著名的外科医生,都保留这样的习惯。”

      外科医生,十个有九个患有静脉曲张、腰肌劳损。殷长军也没能幸免。最多一天开8台刀,站立的时间超过10个小时;最漫长的一个微创手术,开刀十余小时,手术结束后,他突然发现,自己迈不开步子了“做手术的时候,全然不知啊,必须精神集中再集中。”


      殷长军办公室的电脑里,专门有个“手术视频”文件夹。里面,记录了他20多部突破难度的手术录像。而他每天,只要做完手术空下来,都会坐在电脑前,仔细研究每一个视频。

      为什么?“反复研究,寻找再突破的可能性。每一个手术都是一件艺术品,但每一个手术也都有精益求精的空间。医学没有终点,做医生,必须不断超越现状、超越自我。而外科医生,是世界上最寂寞的职业之一:除了开刀,就是研究开刀。”

       好在,这条道路上伴随着每一个病人康复后的笑容。“没有比看好了病人更开心的事了。”他说。

本报记者 沈峥嵘 蒋廷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