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踏进大学校门时,心里就默默许下了还款的承诺。这件事一直装在心里,我想认真去完成,不仅仅是给母校,也是给自己一个交代。”
日前,刘金锁拎着两只全聚德烤鸭,出现在多宝·体育党委副书记周亚夫的办公室门前。顺利通过了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研究生面试后,金锁并没有回老家徐州丰县,而是专程来南京看望他就读本科时的这位学院领导。“他考了403分,成绩名列第二,他是想第一时间告诉我。”周亚夫说。
就在2010年9月,金锁回过一次母校。那次,他把15700元送到了南医大康达学院,交清了本科时的全部学费。这笔欠款共计52000元,金锁还了十年。
□通讯员 蔡心轶 快报记者 朱俊俊
学院领导对家庭贫困的刘金锁说
学费算是你
向学院借的
2000年9月,南医大康达学院的新生接待日,已经是晚上7点多了,时任康达学院院长的周亚夫和其他老师正准备“收摊”时,刘金锁和他的大伯匆匆赶来报到。而每学年13000元的学费,成了大难题,父母都是农民,家里拿不出那么多钱。“我当时都有了放弃学业的念头。”金锁说。
“周书记让我先安心上学,学费的事情可以缓一缓再交,就算是向学院借的。”刘金锁回忆道。“周书记还让人去食堂为我们买来了包子、馒头、菜和饮料。”
就这样,刘金锁在报到当天获得了一份没有协议、也不需要字据的助学贷款。大伯当时决定:请学院准许金锁不参加军训,带他回家凑点钱,等正式开课的时候让金锁回来。周亚夫准了他的假并告诉他:“你一定要回来。”那年的军训结束后,金锁回来了,还带来了2000元钱。
昂首挺胸,走向光明,走向未来
他铭记周书记
赠送的三句话
就这样,刘金锁在康达学院健康教育与媒体传播专业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因为周亚夫的特批,他不用在开学时一次性交清本学期的学费,家里筹集到多少就先交多少,而学费问题成了金锁心头的一个结。
开学是金锁内心最焦虑的时候,拮据的经济状况让他变得日益自卑,情绪低落。“这种消极的情绪在我二年级时到了顶峰。”刘金锁说,“那时候我走路基本不抬头,学习成绩也不好。”
“当初康达学院校区在凤凰西街的玉环热水器厂旧址,校园里有一棵梧桐树。那天我像往常一样埋头走路,周书记叫住了我。”金锁对周亚夫总是充满信任和感激。“就在那棵梧桐树下,他送给我三句话:昂首挺胸,走向光明,走向未来。”
“每当困难的时候,我都会想起他的话。这三句话是种精神上的鼓舞,让我即便在最艰苦的时刻也感到幸福。”
从那之后,金锁自觉地参加活动,主动融入集体,人也逐渐变得乐观开朗起来。大学四年期间,刘金锁断断续续共还款15000余元。
毕业十年间他一直把还款的事放在心上
既还清了贷款
又考上研究生
2004年刘金锁毕业了,在学校的帮助下在南医大附属口腔医院找到了第一份工作。第一个月的工资800元,尽管如此,他主动找到单位的财务部门,将自己每月工资的一半转到康达学院的账上,自己只留400元。
金锁在口腔医院工作了两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工资也有所增长,但他始终将还款比例控制在工资的50%。在那段日子里,刘金锁又给学校还了20000余元。
2006年,刘金锁回到家乡丰县,在当地的疾控中心工作。2010年,刘金锁在丰县结婚了,他的家庭积蓄也有了一点结余。当年9月底,他特意从银行取出了积攒了3年的学费尾款——15700元,赶到学校。最后一次还款时,他遇到了当年的年级辅导员老师龙星、康达学院的院长徐济达,也就是这一次和老师们的会面,让金锁作出了考研的决定,如今他也兑现了自己的承诺,考上了理想的学校。
今年9月,刘金锁即将去北京开始新的学业。
相关新闻
又到还款季
有些学生做“老赖”
每年的五六月份是助学贷款的集中还款季节,去年,上海杨浦区法院就做过统计,大学生拖欠助学贷款案大幅度上升。2008年,该院共受理拖欠助学贷款案201件;2009年受理此类案件828件,同比上升312%;2010年1月至11月受理此类案件1055件,同比又上升57%。
而南京也有多起类似的诉讼。一位高校的负责人坦言,“快毕业了,高校欠款情况其实很厉害,很多学校亏钱,又不能不发毕业证,发了吧,钱也收不回来。”正因如此,刘金锁这样的举动才让人感动。
江苏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2003年开始,该中心就与各发放助学贷款的商业银行建立了一套“助学贷款形式违约情况通报”制度,每年银行和管理中心就会互通一次情况。从近几年通报的总体情况来看,目前江苏省高校学生助学贷款还贷情况良好,恶意拖欠贷款的现象极少,占贷款学生数量的5%左右。
据记者了解,新的国家助学贷款规定,学生可根据个人毕业后的就业收入情况,在毕业后一两年内选择开始偿还本金的时间,6年内还清贷款本息,因此各大银行对助学贷款的不良信贷统计时间、方式等也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