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考场上 准医生应对各种“找茬”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1-06-30浏览次数:281

     

    “病人家属”考场上发飙。
      龙虎网讯 “我告诉你讲,这态度太气人了。我父亲80岁高龄了,哪能经得起这番折腾。”这里明明是考场,难道有人一言不合吵架了?昨天,记者探访了多宝·体育2011届毕业生技能考核现场,还没靠近考场,老远听到屋内传出气势汹汹的吵闹声。走近一看,一名40岁左右的女人气得发抖,对面站着学生模样的“小医生”一个劲地道歉、安抚。原来,学校把医患沟通现场搬进考场。“受委屈上门讨说法”“得绝症消极厌世”……各类“麻烦事”轮番上场“找茬”。
情景1
小护士态度差 “家属”气疯了
      “我告诉你讲,你们这个小护士太气人了,今天又对我耍态度了,铺个床使唤我爸一会儿往东躺一点,一会儿往西的,我爸都80多岁了,能经得起她这么折腾吗?”“患者家属”把门一踢,气势汹汹地闯进“医生办公室”。
      一见这架势,当班的“小医生”明显有些紧张,他结结巴巴地说,“您先坐下说。”“我不坐,就站着说。”“家属”气不打一处来,丝毫不留情面。“小医生”愣了几秒,下意识地站了起来。可没等他开口,“家属”又开始“发飙”了。“你们这样很不利于父亲的身体恢复。你要知道她多少次这样了,态度都很差,我忍无可忍了。老人家多可怜啊。”说到老父亲的“遭遇”,“家属”气到哽咽。
      “我向您道歉,您消消气。”“不接受道歉。”“家属”手一挥强硬表示不要道歉,而是要换掉护士。记者注意到,考场一度陷入僵局,“小医生”思考了几秒无奈地说:“我向主任汇报一下,把这名护士换掉。”“家属”这才稍感安慰,临出门前还叮嘱道:“早点换啊。”
点评:
“请坐”不光是一句话还可以用动作
      让“家属”消消气,请她坐下来,这种处理方式是正确的,但“请坐”并不是简单的一句话。“家属”不愿意坐下来,我们可以走过去,用手势请她坐下来。而不是干巴巴的语言。只要她坐下来,交流开展得更容易些。另外有一点不妥,“家属”来投诉这名“护士”,作为医生可以说:“我去了解一下情况,您别着急。”而不是替她道歉。 (点评人:省人医医务处叶葵)
情景2
得了“绝症”生活没希望了
      这回,刚刚扮演了“家属”的那位女士摇身一变,成了一名白癜风病人,情绪也365度大转弯,从“怒气冲天”转为“消极厌世”。
坐在医生办公桌前,她不敢抬头,怯生生地说:“你看我脸上全是白斑,工作也没着落,我年纪这么大,还让父母养着,不如死了算了。”女病人说着直叹气。
      “其实外表并不说明什么,工作态度好,也能找到好工作的。”好心的“小医生”安慰道,“可是他们就是不要我啊,我说我有能力,他们不相信啊。”“你可以想办法解释。”两三个回合下来,谈话始终逃不开“找工作”这个点。考试在尴尬中结束。
在另一考场,另一名“小医生”碰到一名“胃癌晚期患者”,情绪低落的老人对治疗失去了信心。“小医生”安慰他说:“请您相信我们,我们医院消化科治疗水平在国内是数一数二的,您既然已经来到这里,就请先放宽心,接受检查……”看似简单的话赢得考官频频点头。
点评:
帮助病人跳出内心的“框框”
      在碰到这种比较消极的病人时,我们要跳出他的思想“框框”,引导他往积极的方面考虑。比如前一名学生,可以反过来说,白癜风总比癌症好吧,你看那么多癌症病人都在积极治疗,你为什么要放弃呢?昨天有一名学生答得很好,“你看冯小刚也得了这种病,人家还是大导演呢!”
(点评人:省人医医务处叶葵)
>>>延伸阅读
演员接受系列培训
是“标准化病人”
      记者了解到,南医大毕业生技能考核由四部分组成:诊断诊疗思维、诊断技术、团队协作和医患沟通。“医院本身是一个小社会,医生都是社会人,做医生不光要医术好也要会做人,擅于和患者沟通。”多宝·体育教务处副处长陈勇介绍说,这正是把医患沟通现场搬到考场的主要原因,医患沟通成为南医大毕业生临床技术考核必考项目,也是最难的项目。
      而那位专业“演员”,则是南医大“标准化病人”,从2006年起接受一系列培训,对医学各个门类有基本了解,得到合格证书后才正式上岗。昨天一个上午,她先后扮演了工程师、农民、患儿家属、老人家属等十几个角色。“都是练出来的。记得第一次当标准化病人演一个农民,上场了紧张得腮帮子疼,乱喊了一通。”
通讯员 蔡心轶 记者 蔡蕴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