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贺龙元帅的保健医师,原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曾昭耆教授来到多宝·体育,用亲身经历和“准医生们”分享医患沟通的经验。
让贺龙元帅“害怕”的大夫
曾昭耆从1954年开始担任贺龙元帅的保健医生,现在虽已83岁高龄,依然精神矍铄。他说,贺龙一开始对保健医生的建议很不上心,之前也曾辞退过多位保健医生。曾昭耆刚一上任就遇到了很多问题:“我跟他说的话,他都不听。有一次,他感冒还没好,却一直开会到深夜,开完会还在看书。我觉得这样不行,就去劝他早点睡。劝得烦了,贺龙元帅冲曾昭耆吼了句:“你还真想管我啊,出去!”吓得曾昭耆赶紧跑了出来。“但是第二天,贺龙元帅又向我道歉,但他随后又说了句:‘小曾,我知道你是关心我,但是你还管不好共产党人。’”
正是贺龙元帅的这句话,曾昭耆开始反思应该如何展开工作。从那以后,他轻易不再约束贺龙,甚至平时还和他一起打牌、散步,和他玩在一块儿。但是,曾昭耆一旦作出什么医嘱也绝不改变,他曾直接对贺龙说:“要不你现在就辞退我,要不这件事你必须按我说的办!”“渐渐地,他开始尊重我的意见,甚至后来还有传言说,贺龙元帅一生有三怕,其中一怕就是怕大夫。”
对疏忽大意的病人要“吓唬”
“曾有一个病人是某核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来就诊的时候已发现了很多问题,我给他开了药和假条,让他回去后一定休息。谁知这个病人回去又继续工作了,不到两周就突然病倒,送来医院急诊后还是偏瘫了。我不禁想,如果当时我把情况说的严重一点,也许结果就会不一样。”
曾昭耆说,对待过分担忧自己病情的病人,应该向其详细解释自己的病情,利用专业知识令其宽心。相反,对待某些特别容易疏忽大意的病人,要及时敲响警钟,甚至吓唬他。“对待一些特不听劝的病人,还需要掌握迂回艺术。”曾昭耆说。他还强调,医生要善于问病人“我解释清楚了吗”,而不是“你听懂了吗”,只有这样才能尽量减少医患矛盾。
冷漠是医患沟通的大忌
“一对家长带着孩子到医院看精神科,医生给孩子检查完毕之后半天都不说一句话,家长非常焦急,于是有了这样一段对话——家长:孩子是什么病?医生:精神病。家长:怎么办?医生:吃药。”“从头到尾,这个医生只说了五个字,结果他被投诉了。”“其实这样的事情,在现在的医生诊疗过程中有很多,有不少医生抱怨,两分钟就得看一个病人,根本没精力一个个解释。”
曾昭耆说,“病人来医院看病,如果对自己的病情完全不了解,是不会安心的,这对治病也是有害的。”“冷漠还体现在细节之处。比如有些农村来的病人不清楚诊室的位置,问路时医院工作人员却不予理睬;比如重症病人在家属不在时想上厕所,只能自己拼命取尿壶,而医护人员纵然经过也熟视无睹,这些都是让人无比寒心的。”曾教授认为,在医生诊疗过程中态度冷漠是非常伤人的也是特别容易造成医患矛盾的,与其等到发生医患纠纷了再去花精力解决,不如在诊疗过程中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