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6月10日讯 在西藏高原上的盲童学校里,生活着这样一群孩子:因为先天因素或者后天灾祸,有的完全失明,有的在黑暗和光明间徘徊。其中一部分盲童还有一线治愈或者改善的希望。来自南京外国语学校的三名志愿者,经过近一年的奔走,为当地盲童积极寻找治疗机构和慈善资金。他们的爱心,得到了多宝·体育附属眼科医院的支持,江苏金昇集团也拿出了10万善款专门用于西藏盲童康复治疗。
上周五,首批获救助的两名西藏盲女阿旺、卓玛来到南京,南医大眼科医院的高级专家对两人的眼部进行了仔细检查,其中一人有望通过手术重见光明。
记者许小溯文江南时报记者乐涛摄
南外学子到西藏体验盲校学生生活
南外现任学生会主席赵溯嘉是这场爱心求助的发起人之一。前年,他看到《感动中国》西藏盲童学校创始人萨布莉亚的报道:一个来自遥远德国的盲女,在雪域高原拉萨,独身一人骑马完成调研,亲手在西藏建立了一所盲童学校。萨布莉亚的事迹给了赵溯嘉很大震撼,于是他也想为当地的盲童做些什么。赵溯嘉的想法,得到了同学王以炤和学姐徐嘉欣的响应。去年暑假,他们不顾强烈的高原反应,来到西藏盲童学校日喀则分校,体验盲童生活,做志愿者。
盲童学校里的孩子有一些保留着光感,有光感对盲童来说就是最大的光明。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孩子的视力有逐渐下降的趋势,一天天逼近黑暗。
“我们发现,部分盲童还有一线治愈或者改善的希望,但是由于当地医疗条件和经济条件局限,这些孩子得不到治疗。”赵溯嘉说,回到南京后,他和同学开始积极奔走,为盲童寻找治疗机构和救助资金。
作为红十字眼科医院的南医大眼科医院,听到南外同学的介绍后,大受感动,提出只收取成本费用,为这些盲童治疗。位于金坛的江苏金昇集团决定拿出10万元善款,专门用于西藏盲童的康复治疗。
两名盲女来到南京接受医生检查
阿旺、卓玛是首批受助者。上周五,她俩在西藏盲童学校校长阿珍的陪同下来到南京。南医大眼科医院的高级专家为她俩进行了眼部检查。
23岁的女孩阿旺,来自西藏贫困的牧民家庭,她原本拥有正常的视力,但长期严重的营养不良,导致她在5年前患上了严重的免疫性结膜炎,她的右眼已经完全看不见,左眼还有微弱的视力。因为没有接受过语言培训,阿旺只会说藏语。
19岁的卓玛是一个长相秀气的女孩,右眼已经摘除,装上了义眼,左眼也不幸患有先天性青光眼,伴有角膜葡萄肿。阿珍校长介绍,卓玛成绩很好,会说汉语和英文。从盲童学校培训毕业后,她现在用盲文教材,在普通高中里和正常的孩子一起上课。
卓玛告诉记者,“虽然我看不见,但可以用手摸。我相信,梦想能够让无边的黑暗,变成一个彩色的世界。”
一喜一忧阿旺看到复明的希望
检查的结果显示,一好一坏。
南医大眼科医院副院长姚进告诉记者,阿旺的情况可以先用药物治疗,等找到合适的角膜,就可以进行移植手术。听到有复明的希望,阿旺显得非常激动。
然而,卓玛没有等来好消息,因为左眼眼球凸出太严重,手术风险太大,医生不建议手术,只能通过药物控制,延缓视力下降。听了医生的讲解,卓玛静静地坐在一边,没再说话。
当天下午,在南京外国语学校党委书记刘前树陪同下,卓玛和阿旺一行参观了南外校园。西藏盲校创始人萨布莉亚的丈夫保罗还为同学们做了热情的报告。最后,卓玛和阿旺现场演唱了一首藏族歌曲,表达了对南京好心人的感恩之情。卓玛告诉记者,她的愿望是将来当一名钢琴家。
带着南医大眼科医院提供的药品,阿旺、卓玛一行离开了南京。校长阿珍告诉记者,等找到合适的角膜,阿旺将回到南京进行角膜移植。
记者了解到,南医大眼科医院与西藏盲童学校签署了合作协议,今后,将定期派眼科专家赴西藏为盲童开展检查,为他们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
“我和同学们也在积极努力,让盲童和我们南外的孩子‘结对’,不光让他们接受治疗,还要让他们和我们一起上课。”赵溯嘉说。
人物介绍>>>
苏珊与西藏盲童学校
苏珊·萨布莉亚·坦芭肯(Susan Sabriye Tenberken),1970年出生,德国盲人专家。凭着自己的坚强意志和对藏族聚居区盲童的关爱,在西藏建立了盲人康复及职业培训中心,让藏族聚居区的盲人孩子走出了封闭的世界,进入正规学校,走入社会。
苏珊2岁时就被诊断为色素性视网膜病变,12岁的时候,完全失去了视力。坚强的苏珊在盲人学校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高中毕业后,顺利考上大学,主修中亚语,即蒙古语、汉语、古代和现代藏语。在藏语课上,她是班里唯一的一名盲人学生,而且当时,藏语并没有专为盲人设计的盲文,苏珊就自己设计藏语盲文。
1997年,苏珊来到西藏,发现这里的盲童少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便萌生留在西藏为盲童创造受教育机会的想法。她要在西藏建立一所盲人学校。2000年,她与西藏残联合作建立的盲人康复及职业培训中心正式运作。该中心相继开设了一个盲童预备培训中心、一家盲文书籍印刷厂、一个盲人自我综合中心和一座职业培训农场等。她自己设计了世界上唯一的藏语盲文。
2005年,德国总统克勒授予苏珊总统勋章。
2006年,苏珊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
http://jsnews.jschina.com.cn/system/2013/06/10/01759727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