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首届公共卫生“哨兵”从南医大毕业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3-06-23浏览次数:143

中国江苏网6月23日讯(通讯员 蔡心轶 陈强 记者 刘北洋)“腊肠好了吗?我这儿热水烧好了。”“这米汤都冒烟了!”虽然桌上赫然放着菜刀、砧板、腊肠、炉子上炖着米汤,但这不是厨艺训练,而是多宝·体育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检验专业的同学在做实验。“实验像做菜,闻得我都饿了。”一位同学在实验课后在微博上写道。

  原来这是“腊肠中的亚硝酸含量测定”和“大米中镉含量的测定”的实验。“食品成分复杂,直接检测较困难。所以实验前都必须消化和预处理,提取出要检验的物质。看起来像做菜,但只是消化处理的一种方法。”

  “假羊肉、复旦投毒案、PM2.5、水污染、开胸验肺、三聚氰胺、大米镉含量、瘦肉精、保健品、禽流感、疯牛病……都与我们专业有关。”专业主任李磊教授介绍,他们培养的是未来中国公共卫生领域的“眼睛”和前哨,第一批25名“哨兵”今年将毕业。

  “本专业同学的就业已基本全部落实。”班长朱彤说,他目前已签约一家第三方实验室,从事职业危害评估。其他同学有的去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太仓分局,有的去上海药监局、南京市疾控、各地市医院、实验室等,雨润、卫岗、今世缘等食品企业也有此方面的人才需求。

  “这批毕业生2009年入学,今年毕业,全国首创。”李磊教授介绍:“2012年全国仅10家高校培养此方面人才,随着空气、水质、食品安全、环境与人的健康等问题进入公众视野并被日益重视,目前国内有30余所高校开始建设卫检专业。”

  “我们要求同学们不仅学医,还要学生物、化学、公共卫生理论。”李教授说,同学还必须掌握三方面技能,即物理化学检验、微生物检验和生物效应检验评价。

  “比如,被很多媒体报道的‘假羊肉’,我们就要求同学们学会鉴别,羊肉脂肪熔点高于其他肉类,可以用火烧;羊肉相对较硬,触碰其脂肪硬度就可以鉴别。”李教授介绍,识破“挂羊头卖狗肉”的伎俩就靠物理检验方法。而瘦肉精、三聚氰胺、复旦投毒案中的毒药等则需要经过专门化学检测,才能确定结论。

  “再如,8月吃瓜,10月死人,这就是李斯特菌作祟。”李磊教授说,这种细菌一般存在于哈密瓜表皮上,尤其是粗皮的那种,更容易残留微生物。“如果不洗干净,那么在切瓜的时候,细菌就随着刀进入瓜瓤。起初没有任何症状,潜伏期长达两个月。只有预先进行微生物检测才行。”

  “疯牛病、禽流感都是动物身上的微生物传给了人类引起的。而许多肿瘤,也都是微生物隐性感染造成的,例如乙肝、幽门螺杆菌等等,最终导致肝癌和胃癌。”而生物效应检测评价则主要是测定和评价职业场所中的粉尘、放射、噪音、高温、电磁场,以及家庭装潢装修而引发的人群健康问题。

  “我们是为各级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所输送检验人才,所以为学生们设置了大量的实验课。检验对象从空气和水,到食品、保健品、化妆品,都有相应的教学课程。”卫检专业副主任高蓉老师介绍,本专业的实验课比学校其他所有专业都多,最多时一周有四到五次实验。

  “卫检专业还有个具有南医大特色的培养阶段——实战阶段。”李磊教授介绍,南医大的国家级卫生分析检测中心为同学们实战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我们要求同学们真正参与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理——职业场所、建设项目评价、保健食品功能性评价、安全性检测,水质检测,化学品、化妆品功能性检测,无所不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