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在南医大,有这样5名人体解剖老师 不上讲台,却教授着7000学生医学基础课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3-09-14浏览次数:155

    在多宝·体育,有这样一群老师,他们并不直接面对课堂上的同学,但他们承担着7000人的医学基础教学。他们是人体解剖实验员。

    穿过医学院校解剖楼长长的走廊,福尔马林苯酚类等气体扑面而来,从实验准备室打开的门往里面望进去:橘红色的布覆盖着一具具遗体,解剖实验员正在细致地做着一件件标本。

    为保证学生们直观地学习解剖,人体解剖学系的实验员需制作大量的解剖教学标本,常常要加班工作。“这些日子简直可以说是不分昼夜,差不多吃住都在解剖楼!”刚刚参与工作8个多月的毛志远说。

    於平老师从事解剖实验员工作已近30年,长期在一线工作的他,曾因工作繁忙,过度劳累导致视网膜炎。

    庄晓俊是解剖实验员,也是市红十字会的遗体接收员。他说,不管遗体捐献志愿者在节假日或是在深夜去世,家庭住址是远离学校还是偏僻难寻,老师们都必须不辞辛苦、牺牲休息时间将遗体接收到学校。

    “5个人掌握着全校7000多人的医学基础教学。”庄晓俊说,人体解剖学是生物医学基础,是每个医护人员必修科目。医学教学或科研离不开解剖学标本。

    “志友”为“南京市红十字捐献遗体志愿者之友”的简称。

    解剖实验员王凯曾接触到一个女知青,见到她的时候,她的生命体征已经消失。“命运对我的馈赠太少,我时常也会抱怨。但我觉得,能为别人留下点什么。”她留下了她的遗体和这样一段话。

    很多时候,当问及“志友”为什么要捐献遗体时,他们都自豪地说:“为医学事业的发展捐献遗体心甘情愿!”

    这样的无私质朴是最有感染力的,也是南医解剖实验员们永远的精神支柱。

    本报通讯员 姜海婷 蔡心轶

    本报记者 谈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