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卫报]73岁教授做博物馆志愿讲解员老外游客为听南京故事请他吃饭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01日 16:28 | 发布部门:宣传部 | 作者:蔡心轶(265003) | 来源:http://dfwb.njnews.cn/html/2014-04/01/content_1605421.htm | 阅读人数:2
怎么给初次来南京游玩参观的外国游客介绍南京云锦?像《红楼梦》这样的古代白话文,要怎么翻译给连现代中国话都听不懂的外国朋友听?南京江宁织造博物馆里就有一位特别受老外欢迎的讲解员——73岁高龄的南医大退休教师顾振海,他还是馆内最年长的志愿者。要问顾老为啥能成为“明星讲解员”,秘诀在于,讲解前他都要像以前教英语时一样好好“备课”,还擅长针对不同国家的“学生”准备合适的解说。
西班牙人不知《红楼梦》
他搬《堂吉诃德》作类比
讲解前自己会先“备课”
还提议增设医务工作者
“尽管我年纪大,但作为志愿者,我有自己的优势。”顾老本是南医大外国语学院的一名退休英语教授,去年8月报名应聘江宁织造府志愿者,“我本来就是英语老师,可以和外国人打交道。博物馆规定不招募超过65岁的志愿者,但见我有专业特长,腿脚也利索,就破格录用了我。”一般志愿者要先进行培训,通过独立讲解考核后才能上岗,但有次博物馆突然接到外国游客参观任务,顾老帮忙成功“救场”,之后就“免考晋级”了。
给外国人做文化翻译解说,可不是机械地将中文翻成英文就行了,“要将中文讲稿翻成英文,并且要选用外国朋友能理解的表达方式讲解。”曾经有几位西班牙游客到红楼梦馆进行参观,“他们不懂英语,自己带了西班牙翻译。”讲解要先中文,后英文,再翻译成西班牙语,“说‘女娲炼石补天’这类中国古语,会让口译员很为难,只能简化语言。”几位游客不知道曹雪芹是谁,顾老灵机一动,解释说他好比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而《红楼梦》在中国的文学地位就好比他们国家的《堂吉诃德》。
因为讲解生动又有自己的特色,顾老在游客中人气很高,绝大多数人都会在离开时向他道谢。有一次,顾老为从波兰来的母女三人做讲解,临近中午时这一家子依然兴趣不减,最后特地邀请他在馆内的咖啡厅休息,一边吃饭一边继续聊。
顾老志愿服务的云锦馆和红楼梦馆,是江宁织造博物馆里的两大“重头”,这两个馆所涉及的内容,别说是对外国游客,“对我们中国人自己来说,要全部搞懂都很困难。”为了能让自己的讲解更加准确和简明,退休的他又拿出了教学备课的劲头。
“最开始让我讲云锦,给了我一份基本的讲稿,但其中很多的细节还得靠自己去查阅资料,再翻译成英文。”顾老先是上网搜集各种资料,又专程跑去茶亭东街上的云锦博物馆“考察借鉴”,“我自己先把制作云锦工艺的过程了解清楚,再讲给游客听。”还有很多展品的名称涉及生僻字,他也会提前翻字典、查资料,搞懂大意。“这些细节内容在培训中不会涉及,讲稿中也不会提到,基本靠我自己摸索。”
“如果体力够、博物馆又需要我,我会坚持做下去。”顾老还说,游客在参观过程中可能出现各种突发情况,他还建议博物馆的志愿服务加大医务工作者的加入。如今江宁织造博物馆拥有一支约70人的志愿者团队,大都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有监狱警官、工厂厂长、医疗器械推销员、中小学教师……现在大家都在服务岗位上各自发挥特长。”
通讯员 蔡心轶
本报记者 赵秀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