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新闻网]南医大发现新的非小细胞肺癌标志物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4-04-01浏览次数:163

[江苏教育新闻网]南医大发现新的非小细胞肺癌标志物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24日 21:19  | 发布部门:宣传部  | 作者:蔡心轶(265003)  | 来源:http://www.jsenews.com/site/boot/newsmore_2014_a2014032466020.html#0-tsina-1-45991-397232819ff9a47a7b7e80a40613cfe1  | 阅读人数:44

  江苏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蔡心轶)日前,一种针对非小细胞肺癌的特异性蛋白靶标SP70由多宝·体育潘世扬教授团队发现。该蛋白SP70存在于癌细胞的胞膜和胞浆,可促进癌细胞增殖,因此可将它用作肺癌检测诊断的分子靶标,同时也是抗肺癌治疗的理想作用靶点。该成果在PLOS ONE、《中华检验》等杂志发表,目前已经取得国家专利,国际专利正在进行审批。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carcinoma )包括鳞癌、腺癌、大细胞癌等,非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总数的80-85%。据统计,我国目前肺癌早期缺乏有效的筛选和诊断,所以80%的肺癌患者在确诊已经是晚期,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间。

  潘教授的团队目前建立了ELISA、免疫组化、胶体金试纸条、免疫荧光和SCLCC(特异性循环肺癌细胞)等多种检测方法,用来检测SP7。其中,“SCLCC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方法与当前强生公司所用的Cellsearch技术相比,敏感度高出1000倍。目前在临床上已检测500例以上,与病理分析的符合度达78%,而所需要的检测技术平台是普通的流式细胞仪,成本较Cellsearch技术平台低得多,沿海发达地区的县级医院就可以开展此项检测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SP70同时具备诊断和治疗两种功能,这样的分子靶标是非常少见的,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报道发现这样的分子靶标极少。“也就是说,不仅可以将其用于肺癌的诊断,还可以将其作为作用的靶标开展药物研发。”潘教授说。

  潘世扬现任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南医大第一附属医院检验学部主任,从事临床重大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分子标志物研究20余年。

 

编辑:沈大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