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报]南医大两位"宁师傅"义务为农民工提供心理咨询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4-04-01浏览次数:167

[金陵晚报]南医大两位"宁师傅"义务为农民工提供心理咨询

发布时间:2014年03月24日 20:41  | 发布部门:宣传部  | 作者:蔡心轶(265003)  | 来源:http://jlwb.njnews.cn/html/2014-03/24/content_1601414.htm  | 阅读人数:60
     “你好,我是宁师傅XX号。”南医大工会副主席王丽雅和南医大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的李强医生每个月都各有两次值班,义务为农民工提供电话心理咨询,至今已经坚持了4年。
  
  据悉,“宁师傅”心理咨询志愿服务热线,是2009年7月由南京市委宣传部牵头成立的首家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免费心理援助热线。截至目前,“宁师傅”的志愿者队伍已经壮大到60多人,电话来源不仅局限于南京地区,求助者也有来自广东、沈阳、佳木斯、西安、昆明、青海等地。服务对象也从农民工扩展到了空巢老人、社区普通居民。
  
   王丽雅:常自比“精神垃圾桶”
  
   “‘宁师傅’每天的值班时段是晚上6点半到9点半,没有间断过。”南医大工会副主席王丽雅说,因为家住得近,所以双休日、节假日值班是常有的,过年期间也值过班。比较多的咨询是关于婚姻情感问题,以及城市生活给他们带来的各种困扰:不平等、自卑、欠薪。年轻男性则面对生理需求、家庭纠纷等。
  
   “出于职业操守,不能告诉你具体的案例。当班的编号也是保密的。”采访时,王丽雅表示当初决定参加志愿服务,只是想为农民工做一些事,缓解社会矛盾。她做过20年学生工作,带过的学生“横跨”南医大第一临床医学院、口腔医学院、研究生院、第二临床医学院,约有2000多人。“学生工作经验告诉我,心理问题急需关注。”她说,求助者中相当一部分是心理焦虑而需要倾诉的,有些人反复咨询,声音已非常熟悉。
  
   “他们要找一个愿意听他们诉说苦恼的人,找谁来听?周围的人不能说,心理咨询要收钱,不少人付不起。”王丽雅告诉记者,接听热线时光倾听还不够,志愿者必须要和他们共情。所谓共情,就是要充分理解来访者,融入和体会他们的情感。
  
   “我们常常自比为精神垃圾桶。不过我这个垃圾桶是没有底的。”她笑道,通过提供咨询,能减轻农民工们的焦虑,帮助他们找到答案,她感到很高兴。“心理干预如果平时能够及时跟进,很多事情就不会变糟。”
  
   李强:多数电话只是需要倾听
  
   “农民工群体最大的特点在于情绪上有焦虑,性格上有不足,接听电话时,多数人带着紧张和自卑的心理。”南医大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的李强医生介绍说,“宁师傅”咨询热线相当于一个诊段的最初接待阶段,主要目的在于安抚农民工的情绪,为他们提供心理问题的解决途径。
  
   “农民工在这个城市里生活得很辛苦,但是他们往往感受不到存在的意义,我们的义务咨询热线,最大的功能就在于可以给他们一个倾诉的途径,大多时候我们做的也许只是倾听,但这对于他们来说已经足够了。”
  
  李强介绍说,当初考国家心理咨询师,是希望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感受,学成后,他毫不犹豫加入了“宁师傅”志愿者团队。“志愿服务工作虽然是义务的,但工作技能的提高,接触不同人群,为他们提供帮助,这些都让我收获颇丰。”
  
   志愿服务是生活的一部分
  
  志愿者能给求助者提供什么样的帮助?王丽雅举了个例子:
  
   “我曾经扶着一位盲人下台阶,迎面走来一个男子。”她说,当他们要几乎相撞的时候,看得出男子非常生气。“他一定觉得我们没有教养,不懂谦让,但是当我向他解释清楚之后,他的脸色一下就舒缓了。这就是认知疗法的原理。”
  
  对此,王丽雅解释说:“尖子生退步了几分就心情郁闷,因为他的信念是:我就应该排在前面。我们就是要让大家换个角度看问题。因为幸福,是主观的。”
  
   “最初只是因为兴趣,但现在志愿服务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李强说。而王丽雅则表示,为他人解开心结,对自己是一种修炼,“这份工作要求我去理解各种人,如果我能做到,那是多高的境界!”